贵阳东山栖霞寺
位于贵阳东山(又名老王山)。明洪武六年(1376年),宏宗游方至此,创建寺庙,名三省寺。后易名为法昙寺。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已建有东山寺、灵官殿、三圣殿、文昌阁、斗姥阁等殿。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梅溪与霞章、绍南、仓遥,重建东山各殿,增修藏经楼、关圣殿等,更寺名为栖霞寺。嘉庆十六年(1811年),改建关圣殿。光绪十八年(1892年),寺中失火,客堂损毁。后本川经10余年修复。宣统三年(1911年),本川改栖霞寺为十方丛林。抗日战争时期,东山曾为贵州省防空司令部贵阳市设防空监视哨,以挂灯笼支数,表示空袭飞机架数,并驻扎警卫。后又成为国民党军队过境临时驻地。因此寺庙受到毁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栖霞寺作为一类寺庙加以保护,1952年、1959年、1961年3次拨款维修。在佛教革新运动中,组建了农工业组,进行织布、织毛巾、开荒等生产劳动。1953年,成立六和素菜社,经营豆花饭、面、茶等饮食。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1959年由河滨公园接管,纳入国营企业。“文化大革命”中,寺庙被毁。20世纪80年代,贵州电视台在东山修建电视发射台。栖霞寺建筑前为山门,继为天王殿,殿左有小洞,洞上有观音阁,殿后有重阁、禅堂;第三重为大雄宝殿,殿内设有全堂佛像,并矗立石碑两块,记载历史;第四重为藏经楼,藏《蹟砂藏》1部,散本经书数百卷。大殿左侧为法堂。殿左为塔院。
栖霞寺保留有许多摩崖,其中“天然奇妙”、“云深处”等刻于清康、乾年;“云波”、“一览众山小”等刻于光绪年间;“栖霞岭”3字,为彭思之于光绪七年(1881年)题;同治年间赵德昌手书草书“龙”字,与黔灵山之“虎”字遥遥相对。1959年,朱德与陈毅到贵州考察工作,曾健步登上东山,并作诗以纪游兴。朱德诗云:“登峰直上画楼台,****满城眼底开。四面青山围屋海,花溪绿水向东来”。陈毅诗云:“闲步跑上东山头,贵阳全景一望收。新城气旺旧城尽,不愧雄奇冠此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