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忻州市普寿寺简介_普寿寺开光_普寿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4 20:03:57作者:心经结缘网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智慧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普寿寺坐落在五台山市台怀镇东庄村南端,是 台怀镇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复建于一九九一年九月,至今已有将近十七年的历史。它北倚北台顶,南近大白塔,位于五峰怀抱之中。从菩萨顶俯瞰其形,状如莲 花,颇具佛法道场的神韵。天气晴好时,登钟鼓二楼,凭栏远眺,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场面蔚为壮观。
  在五台山道场最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大华严 寺的组成部分。后来,大华严寺更名为大显通寺,加之道场逐渐式微,大显通寺又分离出若干个小寺庙,普寿寺即为其中之一。“文革”中,寺庙被公社卫生院取 用,殿宇佛像毁坏殆尽。五台山当代名尼通愿老法师,生前曾一再申请恢复重建普寿寺,兴办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但未能如愿。
  1991年通愿老法师 圆寂后,其衣钵弟子如瑞法师、妙音法师秉承先师的遗愿,在原寺庙的废墟上,白手起家,本着建寺与办学并重的方针,卧薪藏胆,励精图治,旨在提高尼众自身素 质,培养爱国爱教、解行并重的佛教研究管理人才,为全方位办好佛教教育,弘扬中国佛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建设,使普寿寺成为一个集修行道场与佛学教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尼众佛学院。
  饮水思源, 回顾创办净苑之初,几栋破烂不堪的危房,一座看去随时都可能倒塌的天王殿。所有的残垣断壁,荒凉无助,让人看了心中倍感凄凉。如瑞师父见此情景,在残存的 黑板上挥笔写下了:“继承上通下愿老法师的遗愿,爱国爱教,自己动手,修建寺庙。阿弥陀佛!”。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是普寿寺发展到现在的真实写照。
  当时正值1991年的冬季,五台山的冬天格外的冷,那一年普寿寺的寒夜也分外的漫长,三十多人聚在既是寝室,又是教室,亦兼观堂的房子里, 以砖块搭床,用纸壳作铺垫,就是在这样冰雪刺骨的环境下,大家在一起精进修学,做着九二年夏季安居的准备工作,边修学边修建寺院的里程自此而起步。 
  1991年复建以来,随着教学的需要,首先建起了讲堂,接着“一号学生楼”便相继而起。
  1993年开始筹建阅览室。
  1996年,教室、阅览室、宿舍、斋堂、如意寮、温室、厕所等基本的教学、生活条件均已完善。
  1998年开始建设新的院落。
  2OOO年,两层2751平方米的图书馆顺利竣工,请进了第一套大藏经,现已拥有不同版本的藏经20多套,各类图书共计十万余册。
  到2004年陆续建成了由华严部、净土部、律研部、后勤部、寺委会办公楼、新观堂围绕,以法堂为中心的修学楼群。  
  2005年,金刚部、教务部建成。
  2006年开始建设大雄宝殿。

  普寿寺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普寿寺
  联系电话:0350-6545579   0350-6545067 
  邮编:035515

http://www.pushousi.net/

  1.小西院
  普寿寺的西院由四个微型舍院组成,是佛学院戒学部的教研及生活场所。

  第一院是客堂,正面是天王殿,三开间,供奉着镀金的弥勒佛和彩塑的韦驮菩萨,西面是彩塑的四天王,天王殿东西两面是钟鼓二楼。第一院的东西厢楼各为两层,有房舍24间。西楼是大众僧尼的生活服务设施;东楼的楼上是僧舍,楼下是客堂。

  第二院是忆恩堂。正面有房舍5间,楼上是阅览室,室内读书环境幽雅,经、律、论三藏经书完备;楼下是小教室。西侧是 僧舍,东侧是忆恩堂(即祖师堂)。忆恩堂内供奉着上通下愿老法师的法相舍利塔及老法师的遗物。每临老法师的诞辰、祭日、清明节或安居前后等特殊日子,全寺 的尼众就会在上如下瑞,上妙下音两位师父的带领下,云集于此,缅忆老法师的功德与教诲。

  第三院是普光明殿院,供奉着镀金的华严三圣像,中间为圆满报身毗卢遮那佛,右面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左面为大行普贤菩萨。此院又名“学生院”,顾名思义,此处学生最为集中。东西楼有僧舍20余间,住众近200人。

  第四院是讲堂院,又名老五观堂院,上下二层各7间。楼上是讲堂,未扩建前是普寿寺全体尼众上早晚殿、诵经及上课的地 方,可容200-300人。现在,这里是学僧们研习和自修的场所。讲堂的正中间供奉着一尊白玉质的释迦牟尼佛像;玉佛像前有菩萨四尊:文殊与普贤二像,周 身木雕;地藏与观音二像,通体镀金。讲堂两边分置经柜,内存20套《华严经》,供戒学部的学生礼拜或持诵。
  楼下是旧五观堂,未扩建前是全寺尼众用斋的地方;目前已辟为教室,是戒学部学僧们上课、讨论和自修的场所。

  2.大东院

  大东院是普寿寺的主体寺院,建筑以明清格调为主。它依山势而建,前低后高;楼宇殿堂,错落有致;长廊逶迤于其间,楼堂相望而连袂;气象万千,恢宏夺势。

  山门共有5个,中间大,两边小。中间门拱的上方书有“普寿寺”三个大字,上下楹联是“恒顺人生究竟清净普贤道,勤修 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祗”。楹联是赵朴初的手笔,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分别嵌入“普寿”二个字。邻近中门的两个小门的楣文分别是:“登清凉国,证菩提道”。 小边门两侧的红墙上分别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进入寺门,迎面是天王殿,弥勒佛坐拥其地,笑口常开。过天王殿眼前 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远处的大雄宝殿居高临下,翼然飞来。移步拾级而上,雕栏玉砌,均由玉沙岩造就。大雄宝殿高近30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可容千 僧早晚诵经。宝殿正中分别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圣像;圣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祥和安泰,僧尼大众顶礼膜拜,无不心生敬仰。
   大雄宝殿门外前厅极为开阔,占地约500平方米。信步其间,目光流眄,第一堂院的殿阁便一一收入眼底:天王殿左右分列钟鼓二楼;两配殿与天王殿互相毗 邻,左侧是地藏菩萨殿,右侧是文殊菩萨殿。目光近移,右见净土部,左现五观堂。净土部是一个二楼厅阁,一楼是念佛堂,二楼是僧舍。五观堂坐东朝西,上下楹 联分别是“虔诚心施粒米供佛斋僧福无量,清净念存五观求觉修行金易化”。五观堂是一个三层楼阁:一楼是大寮(主寺院备斋),二楼和三楼是斋堂,可容千僧过 堂用斋。大雄宝殿的东侧是后勤部,也是监学与小众的住宿之地;西侧是教务楼。
  第一堂院的殿堂沿中轴线一式排开,呈典型的对称建筑格局:钟楼对鼓楼,文殊面地藏,观堂看净土,后勤望教务。两厢殿阁,阶梯排列,鳞次栉比,高低有序。

  沿大雄宝殿两侧的九曲长廊再拾级而上,便可进入东院的第二堂院。第二堂院的正中间是法堂和藏经楼;该殿共有三层。一层是讲堂,面积为1360平方米,主要用于弘扬佛法和讲经布道。二层和三层是藏经楼,内置各种佛教经典和图书几十万册。正所谓:
  一地蒲团绣金黄,横看成线侧成行。
  千僧正襟危坐日,恰是和尚升高堂。
   法堂东西两侧各有楼宇两座。东前侧是律研部,共四楼,一层是如意寮(卫生所),二层是律研部的教室,三四层是僧舍;正东侧是三层执事楼,是各知事料理寺 务的场所。西前侧是华严部,正西侧也是知事楼,其建筑格局及功能与东侧相同。第二堂院的四周皆由长廊镶嵌,既能遮阳避雨,又便利学僧晨读暮诵,还可将周边 的殿堂楼宇串连起来,可谓一举多用。长廊的西出口有一个月亮门,门上的楹联是“诸事随时若流水,此怀无处不春风”,楣文为“清静无为”。月亮门外有“化 城”一处。“化城”是法华经的七喻之一,比喻证得小乘涅槃稍作止息后,还须向大乘宝所攀进。多年来,梦参老和尚在法堂讲经之后,每每在此稍作息止。
   普寿寺东院也是一处饱览秀美山色的观光胜地。其中,于大雄宝殿前厅,极目远眺,眼帘入景,最为殊胜:左仰黛螺顶,峰峦起伏,或有云蔼飘过,山寺忽远忽 近;右看菩萨顶,金壁辉煌,绿意杂陈,常与白塔交相掩映;前瞻五台山川,凭栏鸟瞰,收入半个台怀镇。衔远山,饮近水,枕北峰,拥天地,采日月之精华,撷宇 宙之灵气。尽虚空,遍法界,瑞哉普寿寺!有诗云:
  前川几百里,两岸青山秀。
  佛光洒寰宇,经藏弘普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