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忻州市灵境寺简介_灵境寺开光_灵境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4 20:07:41作者:心经结缘网

  灵境寺在南台南麓的灵境村,距台怀镇25千米。创建于唐代,鼎新于宋代,明成化年间释清善重建,清嘉庆年间再修,昔日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寺宇坐北面南,分为东窑院,山门院,中院和大殿院。
   现存正殿3间,供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东西廊房各3间,均为清代建筑,西房内供地藏菩萨和日本送的灵仙三藏坐像。灵仙三藏为日本南都兴福寺法相宗僧、 日本国内供奉大德,他是日本与五台山佛教文化交流的创始人,也是惟一圆寂于五台山的日本僧人。1987年,日本东寺长者石山寺座主大僧正鹫尾隆辉于金阁寺 建了一座四柱六角碑亭,并立“日本国译经三藏灵仙和尚道德显彩之碑”,以示纪念。在本寺北面的山下,日本家本博先生等还托山西省文物商店工艺美术大师于 1995年设计建造了一座仿唐亭阁式青白玉塔,造型美观,十分好看。

  灵境寺,位于五台山南台脚下,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原名“金河寺”。魏文帝(公元471~499)时大兴土木建成 “金河寺”,当时寺院香火兴旺,高僧云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经便出于该寺。此寺开山前,文殊菩萨曾以影开示众生,当地可建庙刹,有诗曰:“南台锦 锈智仙山,古木参天花语香,文殊影示告农家,直指十里传妙法。”

  公元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周武帝废教,寺庙改作宅第,驱僧还俗,经像焚烧,五台山佛教寺庙一毁而光,灵境寺也 未能幸免。公元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重建寺庙,设斋、度僧,五台山佛寺重新恢复发展。此时,古南台隐僧结草为庵,自行苦修,感化菩萨,坐禅有智, 得悟山脚有灵,下山寻之。在原名“金河寺”遗址,现在灵境寺,观辰(日義)东有光,细(日兆)似大佛,阿弥陀佛!天地造化之“仰天大佛”隐僧随即跪拜发 愿,集众筹募,扩建重修,寺庙竣工后,改名灵境寺。

  公元630年(唐太宗)时,佛教文化进入高潮,取经译经,同时五台山佛教文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灵境寺僧众渐多,有书坊、经坛。僧人开荒耕种循序有节,僧众发展到200多人,当时灵境寺很有名气,有很多高僧大德慕名而来。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15年)日本奈良兴福寺高僧灵仙三藏,从南台入灵境寺,修道传法,受到灵境寺众僧欢迎,两年后灵仙三藏于本寺圆寂,为纪念日本高僧弘法功德,为其建塔一座名;三藏舍利塔,文革期间毁坏,现已修复。

  明顺年间(公元1458年),灵境寺遭遇火劫,僧众散单,所留无几。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灵境寺重修,规模缩小,把仅存的一座伽蓝殿搁在寺外,到今为止。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年),有续隆老和尚化缘重建灵境寺,建有正殿(华严三圣),东西偏殿、中殿(千手观音)、天王殿、山门,僧舍等(庙内碑记)。

  明清时灵境寺成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

  灵境寺,岁月沧桑,兴衰变幻,在文革时有遭劫难。

  现有佛弟子释悲胜主持,为寺院建设殚精竭力,四处奔波,多方筹款,重建庙宇、恢复道场、弘扬佛法,使得正法久住,普度众生离苦得乐。

  如今的灵境寺在悲胜法师的精心管理下,又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其中悲胜法师可谓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