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白话心经讲解

发布时间:2018-10-25 20:35:07作者:心经结缘网


心经白话:

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

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这便是从眼界开始数下去,直到意识界才结束的十八界。

不仅空中没有十八界,也没有十二因缘。即没有从无明开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没有超越生死的老死尽这一最终环节;不仅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认识人生本质,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四谛道理,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东西。

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据此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全文非常简短,但是其中却有很多深刻的哲理。读《心经》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佛法术语,让我们理解其中智慧的时候有很大的障碍,我们也会很难领悟到《心经》讲的是什么。所以,为了使得大家能够更加快速理解《心经》的意思,下面我们就用白话对《心经》进行讲解。

白话心经讲解

《心经》的大意,就是说当我们能够用大智慧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心中是清净的,才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现象,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因为我们带不走一件东西,同样,也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所谓的智慧,是内心产生的,用这种智慧看待问题,我们就能得到智识,并将其灌注到自己的本性上面,就能生成良心、善根。用慈悲之心充实自己的内心,心中就能充满善良,这种善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破外物,不执著,没有挂碍恐怖,也不会产生虚幻梦想。我们学习《心经》,应该学会用心转化事物,而不是依靠五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白话心经讲解

以上的讲解,都是一些意识的东西,是用《心经》的道理帮助我们开解。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读《心经》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用心去念诵,必然能够修得其中的智慧,体会到《心经》的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