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的来源很多人想必都知道了。
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释迦牟尼佛。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有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其实,禅宗是佛教的八大祖庭之一。
在印度,禅宗是佛教的嫡系真传。
释迦牟尼将禅宗传给了摩诃迦叶,佛陀传给迦叶的正是“以心传心”“见性是佛”的禅宗宗旨。
摩诃迦叶得到了释迦摩尼的木棉袈裟和钵盂,获得了衣钵相传的殊荣。
被尊为“头陀第一”的佛祖十大弟子之首,也成为了禅宗的开山祖师。
摩诃迦叶涅槃以后,将佛法传给了二祖阿难。
此后,历经三祖那和修、四祖优婆毱多、然后一直传到二十八祖——达摩。
2
达摩把禅宗传到了中国,让禅宗成为汉传佛教的主导宗派,中国禅宗自初祖达摩祖师,迭传至六祖惠能大师,自此开展出五家七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禅宗法脉广布天下,度众无数。
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在来中国之前,他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了,依他的学识和声誉,成为佛图澄,鸠摩罗什这样的“国师”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来到了中国传教,走上了一条寂寞的修行之路。
达摩来中国的时候,正是魏晋南北朝的战乱时期,他从海上走了三年,最先到达的是广州,受到了广州刺史的热情招待,随后他就被请到了健康,因为当时的南梁国的皇帝梁武帝是一个享有盛誉的“皇帝菩萨”,但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显得很尴尬,达摩对大肆兴佛的梁武帝的评价只说了一句“并无功德”。
气的梁武帝恨不得杀了他,想当年梁武帝为了得到“皇帝菩萨”的称号,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在南方大建寺院,碍于自己信佛的面子,最后梁武帝决定放过了达摩,让他有多远就走多远,只要不毁了他的菩萨形象这事就算了。
3
从南梁离开后,达摩来到了北魏,北魏也是一个非常信仰佛教的国家。孝明帝在洛阳城广建佛寺,更别说他笃信佛教的母亲胡太后了。面对那些煜煜生辉,纯金发光的舍利塔,达摩也是叹为观止,但是,他对这种有为的功德,和他的禅宗思想相距太远。
原本他想着依靠皇帝来弘扬禅宗,但是见过这些皇帝们的表现之后,他深感失望,但弘扬佛法的信念依然在,于是,转而向民间推广他的禅宗思想。
达摩开始在嵩山和洛阳之间传播禅宗,寻觅信徒。
只是他的学说和方法并不被人接受,于是这位老和尚深感失望,觉得应该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在嵩山的少室山找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开始了面壁思考。
这一面壁就是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时间,他除了身边的《楞伽经》就是一个让人摆脱不掉的人,这个人就是神光,无论冬天飞雪还是夏天酷热,这个神光总是来打扰他,一开始,达摩并不理会,视若无人,想着终有一天这个家伙会知难而退,谁知道神光非常的虔诚,下雪天就跪在雪地上,下雨天就跪在雨天里,达摩说除非天降红雪,我才可能收你为徒,你赶快走吧,爱去哪里去哪里。
4
神光一定要他见到红雪,几天后正好下大雪,他就当着达摩的面把手割了好几道口子,满地的血都是红色的,达摩看到此,觉得这小子这么多年纠缠自己,确实是想学佛学,就收了他这个徒弟,取法名慧可。
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圆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畿,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慧可(487年—593年),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又名僧可,俗名颐光,号神光,洛阳虎牢(又作武牢,河南成皋县西北)人。慧可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成为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5
达摩隐居少室山面壁修禅的名声渐渐传扬开来,前来寻访的求师者越来越多,孝明帝也得知此事,曾经三次降诏请他出山到京师,达摩禅心似铁,坚持不出少室山,只是将自己的佛法传扬出去。
达摩圆寂后,留下了“只履西归”的传说,达摩圆寂三年后,北魏使者宋云从西域出师回来,路上遇见了达摩西行,他手上拎着一只革履,独行西域的路上,宋云曾经去少室山求佛,和他有过交流,问道,师父,您这是要去哪里,达摩回答,去西天。
宋云回来后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不相信,达摩的弟子们很是诧异,就去开启了他的墓,打开棺椁一看,棺材只留下了一只鞋。
达摩在北魏的名声日隆,那些曾经对他不屑的人非常的后悔,特别是梁武帝,更是后悔万分,听了‘只履西归’的故事,他心中感慨万分,写成了《达摩禅师碑》流传至今。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