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画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是论画,但其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亦适用于诗歌、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上,多位名家都曾画过《烟雨图》,其中尤以米芾的最为知名。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描写过探春闺房的布局。其中,“西墙上当中掛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
董其昌与齐白石都曾仿过米芾的《烟雨图》,虽然各有情致,但皆是浓淡水墨,接连成片,淋漓酣畅,烟容雨态,横溢笔端。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在姜夔的这首《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中,太湖的黄昏,浓云低垂,山雨欲来,山峰孤峭,萧瑟愁苦。虽然正值南宋衰微之际,词人俯仰古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但太湖之景,却一向是在秀丽中蕴藉清幽。
倪瓒生命的最后20年,在太湖四周漫游。
太湖的游历,让倪瓒获益匪浅。山光水色的熏陶,道教超脱现世思想的影响,新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技法的形成,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萧散超逸,古朴静穆。
倪瓒的《紫芝山房图》构图简洁,近处的疏树、竹林和小亭,远处起伏的山峦,以水相隔,万里湖光,似乎霎时间便会泛起涟漪,进而波涛汹涌。画水时虽大片留白,万千变化却跃然纸上。
杜甫说,“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水滔滔,激流湍湍,而作者心情平和,淡泊旷达。
然而,对芸芸众生而言,更多的时候,在湍急的流水般的年华里,往往还来不及思索自己的生活,便已然沉沦在生命的蹉跎中。
贰
《五蕴譬喻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五蕴”倒有其三与水有关。
色身如流水冲过而聚集的泡沫,实无一物,流水过后,随即散灭;所受苦乐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虚有其形,旋即明灭;妄想则如烈日当空时的水蒸汽,云蒸霞蔚,海市蜃楼,不过影像。
六祖慧能说: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
一念执着,只在此岸,一念彻悟,即达彼岸。迷也说水,悟也因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当年那个憨厚的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以换丝的名义求娶,换得女子情深意笃。望不到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不禁眉开眼笑。
然而,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过三年,女子便被见弃,沿着来时的路回家。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今日眼前却是淇水滔滔,溅起的水花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转身而去的女子自语: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在这首《氓》中,热情与悲怆共存。
流水涟涟,大河荡荡,从此岸到彼岸,众生起起伏伏,在那些爱与不爱的岁月里,究竟是水在渡人,还是人在自渡?
叁
水流有众生,众生看水流。
当心中的流水,汇入世间的江河,观水如睹己,水成为一个终生不解的执迷。
2018年1月13日,李健首发新歌《水流众生》,与众生分享2016年西藏之行的感悟。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水流众生》中,李健内心的寻求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有没有那样的山,
能阻挡命运的乌云,
保佑从来不平坦的路程;
有没有这样的水,
能洗去所有的沉迷,
让众生轻盈?
可是我能如何,
总是越要越多,最后要解脱。
谁能给?
水到何处自成漩涡,
有谁看见转山转水转不出自我,
看不完的尘世里看不出辽阔。
唐古拉山崎岖路上从不缺勇敢,
谁能逃脱花前月下,转身难。”
”
绵延巍峨的千年雪山冰川,翱翔的苍鹰,澄澈如翡翠般的湖泊,喇嘛们身着绛红色的法衣行走在高远的天空下。玛尼堆上悬挂着蓝、白、红、绿、黄五色的布块,经幡随风摆动,每摆动一次就是向上天传送一遍经文。
在藏地神圣纯净的画面中,疑惑着,并寻找着,从能遮挡命运乌云的山,到洗清沉迷的水。可心若流水,自成漩涡,人们各自浮沉,而不自知。即便跪拜2000公里,完成朝圣之路,又如何?
崎岖的路上从来不缺勇敢,到头来,或许就是红尘中一场痴缠成为羁绊,心底无辽阔,尘世路虽宽,也不过是些无关的背景。转山转水,终究还是转不出自我。
“如果有那样的山,
能阻挡命运的乌云,
它的路程会不会更艰辛?
如果有这样的水,
能洗去所有的沉迷,
它来自哪里?
可是我又如何,
总是越要越多最后要解脱。
谁说过,
水流潺潺哪来旋涡?
有谁看见转山转水转不出自我,
看不完的尘世里看不出辽阔,
唐古拉山崎岖路上从不缺勇敢,
谁能逃脱花前月下,
转身难。”
一己之外,尚有他事,心驰神往,心亦感之,便是见天地。
跳出内心的探索看整个世界,假如真有神山圣水,山水阻人程,前路是否会更艰辛?能洗去沉迷的水要以何种代价去换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心无外物,万物投射在心底,不过如轻风拂山岗。那一汪洗去沉迷的清水,它的源头在哪里?如果水流潺潺,如何生漩涡?心念初动,水生波澜。心智坚定,水自无痕。
“当你看见转山转水,
转出了自我,
冰川般的心灵里,
何止是辽阔?
唐古拉山冰雪融化,
那不是脆弱,
那是历尽千辛,
留给众生的承诺。”
见因果,顺缘起,便是见众生。苦苦的思索和寻找,看到了世间的辽阔,最终大彻大悟,充满涅槃的欢欣、充盈、宁静、广博,转山转水终于转出了自我,心境如冰雪般剔透通莹。
原来,春日骄阳下,从唐古拉山第一缕春风略过,到积雪初融,并不是对命运的屈从和脆弱。春水蜿蜒而下,那是历经千辛留给众生的承诺。
《水流众生》如唐古拉山的雪水融就的清澈山泉,缓缓流淌。自己、天地、众生,在内心的寂寞和追寻中,“明心见性,直指本心”,生命由繁至简,像水一般圆融和圆满。
都是好愿望,都是好境界。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