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乐亭有菩提岛,是一座海岛旅游景区,佛家盛地——“南有普陀,北有菩提”。
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和大彻大悟的意思。踏上菩提岛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事就能想明白了吗?
菩提二字让我想起一个仙人,他就是孙悟空的第一任师父菩提祖师,论穿衣打扮是道人,居三星洞,《西游记》是一本贬道扬佛的游记小说,作者吴承恩有意在抹黑道教,道家祖师住在大山的山洞里名日三星洞,《西游记》里只有妖怪才住山洞,菩提祖师既然是道人,为什么取名菩提呢?暗寓道家之出路唯有向佛之意!菩提祖师既然教出悟空这样法术高强的徒弟,菩提祖师却无人知晓呢?这是吴承恩有意在书里留下的一个谜。菩提祖师纵然有神通,道行了得,却无名望,暗指道家修行难有名望之意。悟空大闹天空是说道家弟子只会惹祸,扰乱朝纲,道家要修成正果,要像悟空皈依佛教终得圆满。
菩提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有特色,与别处景区不同,深灰色的建筑,深灰色的瓦,人字型屋顶,白色的房檐,既有古朴之风又不失现代感。
灵珠广场的中央,树立灵珠公主像,可能是这一年来,看惯了大佛之类的大型塑像,偶然看到白玉雕塑的美女,顿感婷婷玉立,加上灵珠美媚站姿矜持,身材高佻,长发翩翩,惹人喜爱。
这样一尊美女立于佛家胜地,不会扰了出家人的清静吗?
游人极有兴致地喂着广场鸽,鸽子性情平和,为争抢食物,也干仗,以喙攻击对手的头部,与人的撕扯相似,不以伤害为目的。
沿着景区公路往景区里走,是一排木屋建筑,单间的居所,有88间之多,以堂命名,譬如法王菩提尊者堂,指尘三昧尊者堂、三昧甘露尊者堂,每堂都附励志诗一首,心情不如意的人,总能找到一间适合自己心境的居所,此处清静,风景优美,不失为一处疗养身心的好地方。
路边的秋草已经泛黄,叶片微卷难再振作,一朵粉红色的花儿开得那叫一个娇艳,叶已萎哪来这般激情呢?花和叶同长于一枝,经历同样的风和雨,叶已泛黄,花儿却正艳,这怎不叫感慨呢?
路的对面是两处以莲花为元素的建造,是菩提岛的佛文化交流中心,风格独特,立于一池碧水畔,有清新超俗之感。已是旅游淡季,佛文化交流中心闭门旅客。
再往里走是朝阳庵。庵前有池,水中养鱼,成群在桥边游弋,等待游人喂食。朝阳庵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寺院,一进大门,供的是观音菩萨的一件法器玉净瓶,后面是金身的千手观音。后方水池,池中有莲,只是已枯萎,汉白玉的石桥和护栏衬托出亭榭的古朴和超俗。
观音殿里的是观间的汉白玉雕像,观音面容靓丽,身穿小褂,胸前抹胸(肚兜),光脚坐在岩石之上,没坐在莲花座上。
庵里的一位老尼非常热情,非要我拍一张她供的花,说是花漂在瓷碗里,格外好看,我拍完了给她看,她一边点头,一边说真好看。
潮音寺前有湖,名日天鹅湖,有数对黑天鹅在湖中栖息游弋,售卖天鹅食的网点尚未营业,口袋里装着一个桔子,我扒开一瓣扔向天鹅,桔子往下沉,天鹅不紧不慢地伸头入水,试探了一下,然后一点一点地吃起来,没有与同伴分享的意思。
潮音寺广场两竖立着石雕罗汉,进寺遇到一位老和尚。
“老师傅好。”我向老和尚问好,他微微点头,“称呼您和尚不好吧?”因为还不到早上七点钟,寺院里还没有游客,旅游没有导演讲解,就需要多与人交流,才会听到有趣的事。
“叫和尚也行,和为贵,尚为高尚,”老和尚解释说,“叫师傅也行的。”
“行礼是双手合十,一只手也是行礼?”我问。
“一只手行礼,有失礼仪了。”他说。
“听您口音是河南人,师傅今年有七十了吧?”我问。
师傅点点头说:“河南的,今年七十四了。”老和尚出家四十年了,推算三十几岁就出家了,我问他为什么出家,他只说是缘份。
“河南寺院很多,为什么要到这里?”
“寺院就是和尚的家,和尚可以云游,到哪落脚,看缘份。”
听他的话,感觉寺院有些像部队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时候进来一位女士,大约有二十几岁,面容清秀,戴一付眼镜,身穿一件红色毛衣,不苟言笑的表情,只看她用鸡毛掸子拂着香案上的尘土,然后点上蜡烛,转身走开。
我对她产生了兴趣,紧随她往里走去。
寺院里有景区的工人正在给草木浇水。
我凑到老师傅的跟前,指着小声地问:“师傅,她是寺院里做什么的?”
“将结缘。”老师傅努力地用普通话说。
将要与这里结缘,意思是要出家了吗?看破红尘了?难怪这么严肃,小小年几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我用疑惑地眼光看着师傅问:“将结缘,意思是?”
老师傅一边说一边比划说:“讲解员。”
“她是讲解员啊!”老师傅点头笑了。
大雄宝殿里坐着一位和尚,三十几岁,体壮双眼放光,精神头很足。
我问他:“为什么出家?”
“无欲无求了。”他摸了摸头说。凭我的眼力,眼前的和尚距离无欲无求的境界至少还差N公路。现实里在历经生活的打击之后认命了的人确有无欲无求的,那是无奈更是懦弱才会有一种的心境。
“凡是和尚,寺院都收留吗?”
“你得会活啥的,不然为什么留你。”
“师傅东北人啊?”
“是啊,老家穷啊,这里多好,有吃有住的。”他欣慰地说,他的话里能感受到有一种归宿感。
看他的身体和表情,我以为他是因为和尚这行业生活待遇挺好,才出家为僧。他说要上厕所,转身走了。
当一个人对自己失望了,又无力去改变生活,这样的一种无欲无求与禅说的无欲无求是两个概念,求而不得,失望的心情是一种无欲无求,禅说的无欲无求又是一种境界。
又进来两个和尚,年长且壮的和尚坐着看手机,年青的和尚一直在忙碌,偶尔看我的眼光出透锐气。
我刚走上前去,很不耐烦地问:“你有事吗?是记者?跟景区联系了吗?”
“我只是旅游的。”我说。
“你们这样的人太多了,扰了我们的清静。”他生气地说。景区里的寺院如何可能清静呢?大山深处的寺院清静,我想。
好一个心浮气燥的小和尚,心静哪儿都是静,心不宁才燥,气不顺才火,修炼心境才禅这奥秘所在,小和尚不修性情做不好和尚。
临出寺门,又遇到老师傅,他在拖地。
“出家为僧,看破红尘的多还是与佛有缘的多?”
“有谁能真正看破红尘。”老和尚坚定地说,一直很和蔼的老和尚一上眯着眼睛睁开了,我略感意外。
看不破的红尘。红尘如同世事,看懂了就好,不一定要说破。
红尘只是俗世吗?红尘看不懂的现实吗?不是,红尘其实就是人情世故,或者再简单用两个来概括就是人性,难得糊涂,不要去看破,非要去看破红尘要么活得超脱,要么在痛苦中煎熬,要么麻木自己,让灵魂死去。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