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说空,生死皆源于空而归于空。《肇论》说“天地与我同根”。根在何处?根在空处。释家的“空”并非虚无,而是说世间一切瞬息万变,没有任何状态可以持久。
六祖寺一切存在全是真实,但若以为那存在永不消亡,便是虚妄。刹那刹那,恒转如瀑流。刹那即永恒,永恒即刹那。真空妙有,才是“空”的本意。
六祖寺马祖道一禅师将圆寂前,身显微疾。院主问他近日身体怎样。马祖答:“日面佛,月面佛。”日面佛长寿千年,月面佛寿命只有一天,马祖如此回答,意思是长寿短寿,无二无别。
六祖寺对生命的来去,佛门有“俗谛”“圣谛”之分。对痴迷不悟者而言,“流转”于十二因缘,六道轮回。大彻大悟则“还灭”十二因缘,涅槃寂静。“缘起性空”,“缘起”是俗谛,“性空”是圣谛。
六祖寺对己入佛地,悟入佛知见者,则既无俗谛也无圣谛,无流转也无还灭。六祖慧能临终对弟子们说,我自知去处,我去后,你们不要像世人那样戴孝悲泣,否则就不是我的弟子。
六祖寺慧能如此说,是不是真有世人不知道的去处,我辈不得而知。但崇高的信念,能使人极其平和而乐观地面对死亡,却是真实不虚,绝对可信的。
六祖寺禅宗系“教外别传”,是佛学与中国儒家、道家学说结合的产物,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学。禅宗对生命的理解,既非俗谛,也非圣谛。
六祖寺有僧人问南泉禅师,大师死后到哪里去?南泉答,到山下农夫家当一头水枯牛。按佛典说,只有业债深重,来生才会堕入畜生道。而功德圆满的大德高僧是不可能堕入六道轮回的。
六祖寺南泉如此答,可见他根本就不把教下所说的六道轮回当回事,也可见禅宗并不完全认同原始佛教说法。禅者一生,只为悟彻本来面目,悟出人人具有的自性真心,也就是佛性法身。
六祖寺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可说是崇高的精神。如此与佛教并不完全一致的理念,禅宗称之为超佛越祖,“踏毗卢遮那顶上行”。踏佛顶而过,由此可知禅宗离原始佛教距离有多远。所以自性真心也叫“非宗教第一义”,第一的是人心。
六祖寺禅宗只说佛性不生不灭,色身则是缘聚而生,缘散则灭,生灭随缘。南泉禅师所答,正是这个意思。有僧人问天柱祟慧禅师:“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崇慧禅师答:“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生辉。”他是否答非所问?自己参悟。
六祖寺禅宗之所以被称作“佛门贵族”,除了禅师高层次的文化水平外,对生命现象合乎人文精神的认知,是又一个重要因素。有无生死,只是因人而异,方便说法。
六祖寺禅宗说来说去,只是说心。出自内心,回归内心。净土地狱,统归甲心。悟则不生不灭,迷则生死轮回。生死轮回也非前世今生,今生来世,只是在自己造就的苦海里不得清净。
六祖寺注释:崇慧,唐代僧人。俗姓陈。四川彭县人。唐乾元初年,往安徽潜山创寺。永泰初年代宗救赐号天柱寺。每有僧来参,随问随答。
六祖寺曾以“主簿山高难见日,玉镜峰前易晓人”为“天柱境”;“时有白云来闲户,更无风目四山流”为“天柱家风”;“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为“天柱山中人”。居山弘法二十二年。大历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示寂,建塔于山之北。
佛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